学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践初心谱写民族新篇章

2025-09-30 阅读次数:

   为深入学习领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内涵与实践要求,凝聚支部党员思想共识,延边大学理学院化学系第一党支部于2025年9月25日中午12点在理工实训楼B522会议室,开展“深化理解,凝聚力量,奋力谱写中华民族共同体新篇章”主题党日活动。本次活动由延边大学理学院化学系第一党支部书记金碧瑶主持召开。全体支部党员参与学习。

   活动伊始,金碧瑶以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为切入点,系统梳理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族工作的重要理念演进。她指出,党中央鲜明提出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这一理念从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首次提出,到被写入党的十九大党章,始终是维护民族根本利益、推进民族复兴的核心指引,为支部党员明晰了民族工作的政治方向与理论根基。

   在核心内容学习环节,金碧瑶围绕“四个必然要求”与“四个与共”理念展开深入解读。她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开创党的民族工作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全体党员需深刻把握“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将其融入学术研究与育人工作中。同时,她结合支部实际,引导党员辩证理解“四对关系”——共同性和差异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为党员们在实践中践行民族工作要求提供了清晰思路。

   为让理论学习更接地气,金碧瑶还引入“柳州螺蛳粉”这一鲜活案例。金碧瑶通过剖析螺蛳粉背后的文化融合逻辑,展现了各民族文化的互嵌与共生:酸笋承载侗族、苗族“酸食”文化,米粉源自壮族“稻作”文化,制作技艺借鉴中原汉族饮食智慧,而其全产业链创造的30余万个就业岗位,更让各民族群众共享发展红利。这一案例让党员们直观感受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活力,深刻认识到“美美与共”的文化融合对推动地区发展的重要意义。

   此次主题党日活动既是一次深刻的理论学习,也是一场生动的思想动员。支部党员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学习为契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化学学科教学科研与服务社会的实践中,立足延边地区特色,发挥专业优势,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谱写中华民族共同体新篇章贡献支部力量。

(一审:付玉 二审:安成守 三审:朴虎森)